凤山县地处广西西北部,北回归线以北,位于云贵高原南麓,东与东兰县毗邻,南连巴马瑶族自治县,北倚天峨县,西与百色市的凌云、乐业两县接壤,是个内陆县份,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。70%面积为大石山区,30%面积为土山区。县境最西点金牙乡干存村夏家坳西面山,地理坐标东经106°40′50″,北纬24°36′10″;最东点长洲镇那兵村坡王屯章砦坳,地理坐标东经107°16′57″,北纬24°32′15″;最南点江洲瑶族乡维新村高桑杀山西侧的无名山,地理坐标东经106°55′20″,北纬24°15′30″;最北点乔音乡同乐村板栗屯北面山,地理坐标东经107°1′34″,北纬24°49′34″。东西最大横距60.9公里,南北最大纵距63.9公里。县城位于境内中部,县城中心区地理坐标东经107°2′46″,北纬24°32′35″。地方时间与北京时间差零时40分。境内主要有东凤岭山脉、青龙山脉、都阳山脉三大山脉。东凤岭山脉起自天峨的向阳、八腊,从北面入境。乔音、林峒、长洲、砦牙,凤城镇大部,金牙瑶族乡的上牙村、东王村,平乐瑶族乡的力那村、海亭村,几乎为它所盘踞,是乔音河与砦牙河的分水岭。海拔一般在800~1000米之间。主峰五背洞岭,海拔1287.7米。岩性为砂岩、页岩和石灰岩。地表属泥土山。青龙山脉起自乐业县边境的南盘江岸,呈西北向东南走向,贯穿乐业全境后伸入凤山西北部和南部的更沙、金牙、中亭、平乐一带。海拔一般为700~1000米。主峰沙湾山,海拔1308.8米。地表多为石山,由石灰岩、砂岩和页岩构成。山势陡峭,嵯峨险峻。都阳山脉自县东南崛起,经东兰、巴马的交界处深入都安瑶族自治县境,南北纵亘130公里。一般海拔700~900米,县境内无主峰。岩石主要是石灰岩,次为砂岩和页岩。
凤山位于云贵高原南缘,是一个由高原向准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,地势大致呈西部和西北部向东南部倾斜,东北部向东北角倾斜。全县地形起伏,最高海拔1318米,最低海拔262米,最大高差为1056米,一般高差300~500米。凤山多山,沟壑纵横,有长期性的流水在境内汇集成河。沿河两岸,地势平缓,有长条形的或珠串状排列的小平地。小平地土层深厚,土壤肥力良好,是县内水稻主产区。主要有:1.砦牙河流域谷地,包括长洲、那拉、那乐、平雅、砦牙、泗幕一带,耕地面积约2500亩。2.乔音河段谷地,包括那王、康里、额里、久加、松仁一带,耕地面积约3500亩,总长约10公里。3.凤城河段谷地,包括凤城、巴烈、恒里、京里一带,耕地面积约4000亩。4.平乐河谷地,包括力那、洪力、平旺一带,耕地面积约2500亩。5.坡心河谷地,包括坡心、月里一带,耕地面积约1500亩。
凤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。由于北有云贵高原作屏障,削弱了北方冷空气寒潮的侵入,又因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,有利于东南暖湿季风的输入,故冬季无严寒,夏季无酷暑,冬短而干,夏长而湿,春秋相当。间有冰雹,偶降小雪,冬夏季风交替规律明显。若遇晴雨,气候亦随之而变,晴则暖,雨则凉,故有谚“四时皆似夏,一雨变成秋”之谓。由于地形复杂,灾害性天气较多,光、温、降雨的地域分布亦有较大差异。主要有,地区差:县东西和南北间最大距离为60.9公里和63.9公里,气温水平有0.9℃微差,西部、西北部气候温凉,昼夜温差大,冬季多霜雪。气温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。西北角气温稍低,有类似高寒山区气候某些特征。中部以南和东北部气候温暖,霜雪少,无霜期长,特别东北部的砦牙拉英河谷是凤山的热谷,具有桂南气候特征。垂直差:气温因地势高低不同而有差异,由地势低处向高处渐次递减,海拔上升100米,气温下降0.58℃。地势最高处与地势最低处温差达5.6℃,形成“山上山下不同天”的立体气候。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